【認知障礙】傍晚常感煩躁不安恐是失智徵兆? 醫生列「日落症候群」5大症狀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3/07/15 18:17

最後更新: 2023/07/15 18:24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有醫生列出「日落症候群」的5大症狀,並指出此病有可能是失智的表現。

長者突然出現情緒變化要留意!「日落症候群」(Sundowning)目前在醫學上被歸類為一種與人體內部時間調節系統(生物鐘)相關的疾病,大多出現在認知障礙症患者身上。每逢日落時分,患者就會產生焦慮、困惑甚至出現幻覺。台灣就有醫生列出罹患「日落症候群」會有的5個症狀,提醒民眾在照顧患者時多加注意。

最新影片:

台灣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上發文,指出「日落症候群」患者在陽光往下降、陽光逐漸減少後,往往會變得煩躁、困惑或者不安,甚至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幻覺及妄想的症狀。他表示,「日落症候群」在醫學上也被認為是認知障礙症的表現之一,尤其多發於年紀較長的病患;患者很多時候白天狀態還不錯,然而一入夜就格外不平靜。

黃軒列出以下5項症狀,幫助民眾辨別長者是否患上「日落症候群」:

  • 煩躁或不安:患者可能會變得更加焦慮、緊張和不安,尤其是在太陽下山後。他們可能會困惑,不知道現在是白天還是夜晚。
  • 情緒變化:部分患者可能會變得更加情緒化,包括變得煩燥、易怒或者哭泣。這種情緒變化可以突然發生,並且沒有明顯的原因。
  • 困混和失去定向感:患者可能會變得更加困惑,忘記他們在哪裡,甚至是他們是誰。他們也可能失去對時間的感覺,不知道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。
  • 睡眠問題:夕陽症候群可能會導致患者在晚上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。他們可能在晚上醒來,並在白天感到疲倦。
  • 行為問題:患者可能表現出類似幼兒的行為,例如固執、不合作或情緒失控。在嚴重的情況下,他們甚至可能變得暴力。

到底長者為甚麼會患上「日落症候群」?黃軒就指,此病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成因,但也也有一些理論和研究嘗試解釋這種情況。首先,認知障礙症患者生物時鐘可能早已被破壞,使他們在日落時分更容易感到混亂和煩躁;其次為疲勞,長時間清醒可能會令長者感到疲憊,導致他們在日落後因缺乏體力而出現拒絕持續配合、煩躁和困惑的症狀,而疲勞亦會加重所有形式的認知障礙症症狀。

另外,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對光線變化更加敏感,導致他們在日落時分感到混亂;而長者如果在日間接收過多刺激,例如噪音、活動或環境的變化等,則有機會更容易在晚上感到焦慮和煩躁。

那麼,要如何防止「日落症候群」?黃軒就建議,可以讓患者維持穩定的日常節奏、確保充足的休息、在傍晚提供足夠的光線,以及減少過度刺激等。但他亦指出,每個人的情況都可能有異,同一個方法並不見得適用於所有人,可能需要通過更多的實驗和調整,來找出最有效的做法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

責任編輯:羅嘉欣